人的一生中必然體驗過幾次負面情緒上的「執著」,舉利來說:當我們失去一個所愛的人的悲傷、夫妻離婚後互相的厭惡感,當自己非常自信的理論被否定的羞愧感…等,「執著」短則幾天、長則幾年,有些人因為想急著脫離這樣的負面情緒漩渦,嘗試著壓抑這些情緒,但是最後卻花更長的時間從中脫離。其實這就好像當你認識一個與你個性理念非常不合的人,而這個偏偏是你的同事、同學或是合作對象,為了不讓這個人干擾你的情緒與工作上的進程,你選擇不與他聯繫、避開與他面對面的交談,這麼做卻讓我們失去了一個人力資源,如果我們選擇了解他的行事動機與個人背景,去發掘這個人在我身上沒有的優點,完全了解這個人之後,放下對他舊有的成見,事情會出乎意料進展得更加順利。 在本書第六個星期二的課堂上,莫瑞引出了一個影響我很深的人生哲理:「試著超然及經驗之外。不要執著萬事萬物,因為萬事萬物均無常。不執著的意思,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,事實上正好相反,你不要讓它完全穿透你。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。」
試著超然及經驗之外。不要執著萬事萬物,因為萬事萬物均無常。不執著的意思,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,事實上正好相反,你不要讓它完全穿透你。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。
其實這種不「執著」也可以應用在「年老」上。首先我們要先認識「年老」,就像前篇認識「死亡」然後理解它的用意,不再懼怕它而且避而不談。「年老不是衰老。它是成長。」在第七週星期二的克里莫瑞這麼解釋了「年老」,如果一個人一直以來注重的是自己的外表與行為,而忽略培養內心的涵養、忘記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,那麼「年老」是件非常讓人恐懼的是,因為臉上佈滿了皺紋、慢性疾病的侵襲,行動上的不便等等都會將年輕時自己在乎的一切毀於一旦。但是當我們內心富足,我們與周遭的人不停建立愛的關係,我們就不再「執著」年齡增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。「應該作為小孩的時候,我高興作為小孩。應該作為智慧老人的時候做智慧老人。想想我能做多少!我是每個年紀,一直到我現在的歲數。」人生無常且短暫,放下「執著」,活在當下,不再枉費自己的一生。
年老不是衰老。它是成長。
應該作為小孩的時候,我高興作為小孩。應該作為智慧老人的時候做智慧老人。想想我能做多少!我是每個年紀,一直到我現在的歲數。
除了活在當下,放下「執著」這樣的消極層面來看待人生外,積極層面上,因為有「除了自己沒人能陪我們走到最後」這樣的認知,與自己做朋友、做自己能開心的是,非常的難能可貴。在第八個星期二莫瑞提到:「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,這樣去做的話,你不會感到失落,不會感到嫉妒,不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,相反的,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回報。」這就是為什麼在第十一個星期二莫瑞提到要「建立自己的次文化」,我們應該要自己選擇,自己怎麼想、自己重視的是什麼,不讓任何人替你決定這些事情。但是有時候當自己有想做的是,卻被逼迫做其他的事時該怎麼辦?在第四個星期二時有提到「對立面的衝突」,千萬記得:愛會得勝,愛一向都得勝,不管最後選擇了哪一個,相信有愛參與其中。
做出自你真心的事情,這樣去做的話,你不會感到失落,不會感到嫉妒,不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,相反的,你會覺得一切付出自有莫大回報。
當我們認知了「愛」的重要性,當我們尋尋覓覓「愛」在哪裡,「家庭」、「朋友」始終會出現在追尋的彼端。現在的我們使用社交軟體交流越來越興盛,社交軟體是為了打破時空上的限制,與另一個人聯繫,但是現在卻演變成,兩個人距離不到幾公分,也要邊看著手機邊聊天,好像在迴避與他人情感上的交流。「我相信人要全神投注,你應該和眼前的人同在。」這樣的交流才會帶來長久的回憶與影響,在愛的人身上投資,才會有長久的利潤。
我相信人要全神投注,你應該和眼前的人同在。